第1191章 不败之地(2 / 2)

同时朝廷则保证屯户们除了田税外不再缴纳其它杂税,也不会强制服兵役和徭役,从而使得屯户的生活反而比普通的农户还要舒服。为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朝廷还出台政策鼓励人们学习技术,利用农闲发展手工业和养殖业,赚了钱之后就可以购买牛和生产工具,还获得了肥料,大幅度提高耕种效率。

良好的收益,使得屯户生产热情提高,为了多生产粮食自觉的参与到兴修水利和改造农田等基础设施。而朝廷不仅可以保证了军粮供应,获得了稳定的肉食来援,还将这些百姓归于朝廷的直接统治之下,并获得他们的支持,使得士族难以再操控民舆。

由于这套制度是全新的,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冲突,也没有无法化解的社会结块,立刻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所以无论是民屯,还是按口授田政策的实施,即使在实施轻税薄赋的政策下,粮食的生产还是获得了大幅度提高。虽然朝廷看似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但是民间还是存储了大量的粮食代售,如有需要只要有钱就能买到,这也是赵昺并不为官仓粮食储粮不足担心的缘由。

除此之外,赵昺知道来钱还是需要发展海贸,这不仅填满了他的钱包,其实对国家和百姓也都是有利的。朝廷可以获得大量的关税和商税,并得到巨额金银的流入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从而保证币值的稳定。而对外贸产品的需要大量增加,也必然会产生引导作用,促进了陶瓷业、纺织业和制茶叶、造船业的繁荣。

经贸的繁荣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业、修造业、运输业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失地农民获得一份工作,缓解了江南人地之间的矛盾,对社会稳定也有着不可估量作用。

赵昺的一系列财政政策,虽然离“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倶丰实”还差的很远,但是也踩下了经济加速的油门,而货币作为财富流动的介质需求量也会增加。所以他选择在这个时机增发货币,并不会产生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却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繁荣市场,促进物资的再生产。

因而赵昺能够从琼州一个弹丸之地起兵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也正是因为在征战的同时,走到哪儿都会发展经济,保证朝廷可以获得足够的财政来支持战争。也正是他高瞻远瞩的气魄,才使他能够使国家获得巨大的支持战争的潜力。

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财政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平定中原之后,仍然保持着政权的稳定性,而不是随着开支的扩大,增加新的不稳定。对于赵昺来说,其实一场战役的胜负,远没有完善的财政系统重要。即便此次北伐失败,他依然能够通过完善的财政系统迅速恢复元气,继续完成北伐大业。

反观现在的蒙元政权,与赵昺几乎同时继承‘祖业’,他试图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政治改革强行采用汉法击碎社会结块,想尽一切办法发展财政,试图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却只是碰的头破血流。而这也正是因为他虽然继承了祖辈的统治权,同时也继承了前朝政权积累下的诸多毛病。

政权内部结构盘根错节,形成了巨大的惯性,使真金束手无策。让他明白这样的政权难以重新设计政治和经济制度,只能在前朝的基础上做些许的改变,只能是维持式的,承认现实采取修修补补的做法,其雄心勃勃的改革可以有蓝图,却永远没有结果,最终也会发现一切只是徒劳而已。

所以赵昺以为蒙古人的胜利可以说是一群天才的胜利而非制度的胜利,他们一直无法有效的组织财政,再经过权贵和官僚的侵蚀,加上连年的战争引起的财政超支,已经埋下巨大的隐患。如今面对大宋的北伐,只能继续腾挪着最后的资源,在财政的紧箍咒下挣扎着,但最终让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从这点来说赵昺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