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茶馆(1 / 2)

续南明 老白牛 5425 字 2个月前

三日后。

邳州城南,“不羡仙”茶馆。

本茶馆处城内迎恩街处,附近有米市、杂货市、毡货市、油麻市等等,商货聚集,熙熙攘攘。

然后茶馆不远处是十字街,有广惠街通西关外,文明街通东关外,丰城街通北关外,又有这迎恩街通南关外,地点良好,交通便利。

茶馆有二层,是个典型的书茶馆,客人主要是喝茶,听书听戏同时吃些店主自制的小糕点。还消费多样,可以上二楼雅座喝上好的花茶、龙井茶等,也可以在大堂喝廉价的大碗茶。

甚至旁边有各种小摊,卖本地各类小吃,盐豆、菜煎饼、炒小鱼,客人买来,店主亦不过问。

放在后世,就是所谓的可以“自带酒水小吃”了。

也因此这茶馆生意非常好,一大早开始,就人头攒动,夹着修脚的、按摩的、掏耳的穿梭往来,人声鼎沸。

此时台上“大书”刚结束,叫好声中,说书先生下去,接下来是“小书”,也就是评弹类的节目。

趁这个机会,许多人纷纷叫道:“小二,加些茶。”

“来了。”茶博士应着,他们个个举着巨大的紫铜长嘴大茶壶,来到各人桌前。抬手间,滚热的茶水就直注入茶碗内,宛如一条白线。还刚好灌满,外面点滴不留,手法硬是叫绝。

说是博士,其实这些人都是掺茶跑堂的,但也不可小看,许多老伙计都有绝活。

他们倒个茶都花样繁多,什么“苏秦背剑”,什么“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看得赏心悦目。

不过显然的,众茶客都见怪不怪,他们听着上间的梆子,说的却是最近的事。

“唉,听说了吗?庐州城陷了。”

二楼一个茶客说着:“听闻上个月十九日,八贼攻陷了庐州,杀戮甚惨。然后几日后,革贼又陷无为州,士民投河自沉者无算。唉,这大明怎么了。”

一个茶客也是叹气:“某也听说了,只是庐州城池高深,怎么就陷了?记得崇祯八年时,流贼也曾攻打过庐州,但被知府吴大朴打得大败。怎么换了个郑履祥,庐州就陷了?”

一茶客道:“坊间传说,是八贼令人伪装成儒生,趁士子会试时,以儒冠进入。然后半夜纵火,城就破了。”

众人都好奇探询,但一个茶客反驳:“这都是以讹传讹,我楼下租客就是逃来的庐州人。他言吴府尊去后,‘铁庐州’不再,加之近年蝗旱不断,人皆思乱。献贼克舒城后,令精骑偷袭,他以剪毛贼十三人从将军庙攀援上城,竟无一知者。然后打开大西门,放群贼入城,满街杀人,城就破了。他也是趁乱才逃出庐州城。”

众人皆是听得胆战心惊,想想当时的悲惨,一茶客幽幽道:“记得上月初时,那八贼曾被练总杨大人打得大败。他带一些残兵回去,怎么就攻陷了庐州城?唉,自贼乱到现在,凤阳府,庐州府二地,就没有不陷的城池州县。这二地的百姓,惨了……”

众人皆是沉默,坏消息不断,总有一种亡国的阴影笼罩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

良久,一茶客幽幽道:“我们邳州城,不会也遭流贼吧?”

这下子,各茶客皆七嘴八舌道:“不会,肯定不会,不说有大河拦着,就说睢宁练总杨大人会调来邳州。他老人家可是连败闯贼,献贼的豪杰,有他坐镇,邳州城定然固若金汤。”

众人都兴致勃勃讨论起杨河的事,他两次大败流贼,都是剧贼。一次闯贼曹贼麾下悍将一只虎,袁宗第、王龙等人。一次更是革贼、八贼等人亲至。

但最后都被打得大败不说,听说反被杨大人勒索银两钱米。

谈起这事,众人不以为耻,反有一种引以为豪,感同身受的自豪感觉。

乱世中,最重要是有力量,让治下民众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余者非君子所为,这都是细枝末节了。

又听说杨大人拜谒史督臣回来,传闻其颇受史相公器重。

十九岁的七品官,又有了深厚后台,真是让人啧啧称羡啊。

当然,听说杨大人快来上任了。

更有消息灵通者言,听闻州衙各大人,卫所各大人,邳州城内外各名流乡贤,甚至河务同知署、工部都水分司署两位大人都齐聚在衙前街的“迎春楼”,一副要为谁接风洗尘的样子。

加之递运所的大使邓官,早早去了“望淮门”那边,一副迎接人的模样。

或许杨大人今日就会来。

这样在杨大人治下,探听他的喜好忌讳就很重要了。

免得到时惹了什么麻烦,触到什么霉头,这也是小老百姓的生存之道。

“听说这杨大人倒与民相安,他的麾下也军纪甚严,从不骚扰百姓。就是因身世遭遇,极为痛恨匪贼,甚至对青皮地棍也颇为痛恶。听闻他在睢宁时,就杀得人头滚滚,什么打行、骗行、泼皮无赖,都被他杀光了。”

“若杨大人前来邳州,嘿嘿……”

一个消息灵通的茶客说着,眉飞色舞,语气中带着强烈的兴灾乐祸。

看到别人要倒霉,心里总是痛快。更别说,将要倒霉的是人人痛恨的土匪青皮了。

邳州这地方土匪一向多,为非作歹,宋甘来的凤山村民遭遇只是代表之一。

因处于漕运要道,这方商事兴盛,青皮地棍的活动更比睢宁县猖獗了无数倍。

这地方还有个特色,除了本地的无赖莠民外,很多青皮是来自外地的游民恶丐。

他们犷悍成性,横行无忌,稍不遂意,便是棍棒相加,挺刃相仇。对这些人,官府是无可奈何的,甚至本地无赖,官府的不法吏役与他们相勾结,本地的良民百姓深受其害。

时人笔记称,明中末邳州就有四大害,“讼棍”、“赌棍”、“葬棍”、“媒棍”。

这四大害如此出众,以至本地的打行骗行都被他们比下去。

又或者他们相互勾结,彼此间势力盘根错节。

而这些人,又与各地的土匪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听闻杨大人喜欢对这些恶棍下手,茶馆各人皆是兴奋。

他们高谈阔论,谈起了杨河种种,众人公认意见,杨大人到后,邳州形势肯定会不一样。

至少,这边土匪会少很多,百姓走在路上也会安心些,不会动不动,就遇到匪徒的绑票勒索打劫。

正说得高兴,角落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抬起头,他一身青衫,头戴儒巾,面孔白皙,文质彬彬的样子。

但看他双眸闪动,举止中带着一丝深沉,又显示此人不一般。

他放下茶盏,默默想了阵什么,唰的张开折扇,就起身往楼下而去。

看到他,众多茶客纷纷招呼:“哟,是赵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