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北海省彻底本土化(1 / 2)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3772 字 1个月前

李轩做出留中不发的选择,也是有自己的考虑。

如今的北海省已经和早年的北海省天差地别了,自从帝国正式登陆北海列岛,并设省开始,帝国就是在北海省推行了非常彻底的本土化政策。

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大规模的移民!

不仅仅是从帝国本土往北海列岛移民,还把北海列岛的土著迁移到南洋诸岛。

这种大规模移民持续了这么多年,而且规模是越来越大,宣平二十八年,仅仅一年时间就有三十万人移居北海省,同时也有将近十万的北海列岛土著被迁移到南洋各岛。

如此下来,北海列岛里的帝国本土移民已经是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之巨,原来的土著只剩下大约五十万而已。

而这五十万人里头,其实大部分都是妇女。

因为过去数十年里诸多大名之间的争斗让当地的土著死伤甚多,平均寿命一降再降,在那种社会环境下,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多少老人,而且青壮也是死伤惨重。

帝国登陆北海省后,剩下的青壮当时大多都是诸多大名的军队,战败后被当成战俘给抓了起来,然后陆续送往南洋诸岛开垦或者挖矿去了。

后续帝国组织的移民行动里,也是重点组织当地的青壮土著迁移到南洋各岛。

如此一来,剩下的土著大部分也就只有妇女以及孩童了。

同时帝国在当地又是大力推行联姻政策,鼓励帝国移民娶、纳当地土著女性。

这样一来,当地的大部分土著女性又是成为了帝国移民的妻妾。

诸多措施下来,目前的北海省里的人口总数,虽然还有大约五十万人是土著,但是纯粹的土著家庭实际上已经很少了,顶多也就几万户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林轩认为北海省的本土化已经是取得了初步成效,可以把北海省彻底纳入本土范畴了。

只是林轩虽然打算这么做了,但是他却是不会站出来亲自推动这种事,他只会给出一个默许的态度,让下面的臣子去做。

做好了是他李轩这个皇帝的功劳。

做的不好了,自然就是那些臣子们的错,到时候李轩是要打板子的。

李轩对北海省请求拨付若干蒸汽机等机械设备的折子留中不发,瞬间也是引爆了朝堂里关注此事的臣子们的热情。

瞬间,就有诸多相关的折子送了上来。

不过李轩依旧是不会做出任何公开表态的。

半个月后,北海省方面的诸多官员再一次联名上折,请求拨付若干机械设备,用以筹建北海省列岛上的第一座缫丝厂。

此时也是得到了国内不少大臣的支持。

同时工商界那边,尤其是国内的纺织行业对此也是意见不一,部分打算在北海投资建厂的资本自然是支持的,但是部分不打算去北海投资的厂商自然是反对的。

因为北海省方面请筹建缫丝厂,引起的诸多争夺,自然是因为如今北海省那边的生丝产量逐年攀升有关。

北海省那边设省之后,因为受到进出口管制的影响,在当地只能是发展农业和渔业为主,至于矿业,那也只是少数金银矿而已。

至于其他产业,因为缺乏机械设备,只能是依靠纯手工,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的希望。

这种情况下,北海省巡抚衙门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主打农业,其中又以生丝产业为主。

从本土引入了优良的蚕种和桑树,进行大规模桑树种植。

如此发展多年后,如今北海省那边已经是成为了帝国排名前五的蚕茧供应省份了,虽然说其总产量和国内的其他省份比起来不算高,充其量也就只有浙江蚕茧产量的十分之一而已。

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两百万人口的北海省而言,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虽然大力种桑养蚕,但是因为没有缫丝厂,只能是依靠手工缫丝,成本大,效率低,所以很多蚕茧都是直接运输到国内进行缫丝加工的。

辽东省的釜山县,就是凭借着靠近北海省的地理优势,获得了大量来自北海省的蚕茧,然后进行缫丝加工,最后建立起来了大唐北部数省里规模最大的生丝生产基地。

不过北海省那边,尤其是当地大规模的蚕茧商人们,自然是不甘心充当原料供应商的角色,他们想要直接就地加工蚕茧,然后加工成生丝运回本土,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北海省那边,一直都是想要设立缫丝厂的缘故。

对此,哪怕是帝国本土内部,也是意见不是很统一,其中倒不是什么本土化问题了,而是利益之争了。

而李轩呢,基本上没什么所谓,反正北海本土化是他准备推行的事,如今只是从生丝行业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