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人亡政息(2 / 2)

大明春色 西风紧 1781 字 1个月前

朱高煦提起朱笔,沿着长江开始画线。船队可以从京师沿大江,进入湘江、漓江,抵达广西布政使司治所桂林府。然后水陆并进,沿洛清江到柳州府。从广西广东卫所调集的军民、与京营在柳州会合之后,押运火器军械走陆路;通过明军占领的谅山,进入安南国腹地。

柳升提出、走海路奇袭清化的设想,朱高煦也很想尝试。

朱高煦寻思了一会儿,想起两广、福建的水师有近海航行能力,第一次征安南之战,朝廷就调集了东南沿海的官军水师。如果东南水师近海航行,进入北部湾的京泰河口(海防市附近);便能与陆路来的张辅柳升等部会合。

东南水师只要接到柳升的奇袭军队,沿海南下,抵达清化附近的马江江口;战略意图便得以有实现的可能。

考虑到东南的地方水师运力不足,等侯显从朝|鲜国归航后、加上龙江港剩下的海船,海军一部还可以南下增援安南国战役。

朱高煦初步判断,船只可以调运京营陆师三万五千人左右、以及大批火器。因有东关、两广的卫所军,整个安南战役,明军兵力能达到十几万人。

在大桌案旁边坐了很久,朱高煦感到空气也是热的,衣裳因汗水而变得湿润。他有些疲惫,便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正殿里有当值的宦官宫女,不过他们都不敢吭声。朱高煦便犹自在

大殿上,慢慢地踱着步子。

大明四面的混乱局面、进展缓慢的设想,让他心情不太好。他稍微有了一种了无生趣的感受之后,很快又坚定下来,心道:一定要熬到获得巨大利益的阶段。

否则一切都会前功尽弃!以现有的制度、思想,如果一切都没有改变,也看不到足够的好处;那么朝廷做再多事,都是枉然,必定会人亡政息。“郑和下西洋”的废除,应该是必然的结果。

因为农耕帝国自给自足,外部的物资输入并非必须;在田赋徭役制度下,无论甚么大工程,都是在简单地剥|削压榨百姓,增加朝廷的治理难度。“好大喜功”有害无益。唯有设法将整个国家的运转、利|益集团都绑上历史洪流的战车,保持扩张与进取,才能避免世人在封闭循环之中积弊丛生、沉沦堕落。

这是朱高煦认定的设想,可究竟能走到哪一步,谁又知道?

就在这时,太监王贵急匆匆地走到了大殿门外,往里面看了一眼,他便走了进来,躬身道:“皇爷,通政使司刚收到了侯显的奏章,侯显的船队已经到刘家港了。他们会在五天后到达龙江港,进宫向皇爷复命。”

朱高煦伸手接过奏章,翻开了看。

王贵脸上带着喜悦的表情,大概是因为航海的风险比较大,能够顺利回来,本身便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虽然侯显等人,此行没干成甚么有价值的事。

“朕知道了,叫有司安排人,到时候去龙江港迎接他们。”朱高煦道。

王贵抱拳作揖道:“奴婢领旨。”

朱高煦又招手道:“等着。”他沉吟片刻,便不动声色地说道,“他们一到京师,你去叫姚芳进宫来,到柔仪殿见我。”

王贵应了一声。

去年,姚芳胡作非为,已经被赶出了锦衣卫。不过这回倒让朱高煦对他的印象、有了改观。毕竟是在锦衣卫做官、干了多年奸细的人,姚芳还没去曰本国,便找到办法打听出了很多消息,这也是本事。朱高煦想亲自与姚芳交谈,更详细地询问一番。

这时朱高煦转身走回桌案旁,立刻提起毛笔,给胡濙写了一份手令。

命令胡濙,去叫翰林院官员依照皇帝的意思,写一份给李芳远的圣旨;再叫行人司安排好去朝|鲜国汉城的信使。圣旨的内容是,曰本国幕府无礼,对大明朝廷取缔倭寇的要求置之不理,朝廷决定发兵征讨对马岛倭寇;命李元芳准备好将士粮秣,但不能轻举妄动,应与朝廷保持联络,联军讨伐。

朝廷涉及外交的机构,有礼部主客司、鸿胪寺、行人司、市舶提举司,不过朱高煦对胡濙最熟悉,所以直接命令胡濙把这件事全权办好。

朱高煦此举,只想先稳住李芳远,好待安南国的战役差不多结束了,再发动征伐对马岛的战役;以避免明军两线作战、加重朝廷在同时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