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以工代赈(1 / 2)

史上第一败家子 墨书 1557 字 1个月前

炭行祸水东流的计划大获成功。</p>

一大群百姓闻风而动,将杨家和齐王府围得水泄不通,纷纷叫嚷着让他们发炭赈灾。</p>

“不是说要发炭赈灾吗,把石炭交出来!”</p>

“不发炭,你们就是沽名钓誉,故意哄骗百姓!”</p>

“……”</p>

“各位,请听我说。”</p>

张小五喊得嗓子都哑了,也没人理会他。</p>

若非他们对高门大户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只怕早就冲进去了。</p>

混乱的场面维持了好一会,最后还是夏侯豹看不下去了,站出来吼了一句:“别吵了!想要炭的,听管家说!”</p>

他内功不俗,暗藏内力的吼声,霎时间震住了场面。</p>

人群安静了下来。</p>

张小五看着眼前乌泱泱的人头,在心里暗自捏了把汗。jjbrap;gt;</p>

这么多人,要是一个弄不好犯了众怒,杨家顷刻就会被人拆成废墟。</p>

不过好在经过这么多历练,他也不是当初那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了。</p>

他拱了拱手,客客气气道:“各位乡亲父老,鄙人小五,忝为杨府二管家。发炭赈灾一事,确有其事。”</p>

混在人群中的细作闻言有些意外。</p>

在他们的设想中,杨家应该极力推脱、辩解才是,怎么会这么痛快就答应了?</p>

一听当真有炭可拿,百姓们又激动了起来。</p>

“此话当真?”</p>

“去哪里取?”</p>

“一户发几称炭?”</p>

张小五急忙道:“小人的话还没说完,请稍安勿躁。”</p>

“数日前,宋宽殿下得太祖托梦,知今冬会有大雪,便冒死敲响登闻鼓向圣上禀告此事。圣上便册封宋宽殿下为钦差大臣,主持赈灾一事。”</p>

“奈何宋宽殿下乃是乡野出身,在朝中人微言轻,奔波了数日,也未曾从朝廷拿到过一分一毫。但这大雪却一刻也不曾停过。”</p>

“前日,城东井口巷压塌了数十间民房,殿下便连夜赶了过去,将受灾的百姓救助到了齐王府。”</p>

“还有昨日……”</p>

张小五进入了状态侃侃而谈,百姓们也被他的话带动了情绪,表情有些难过。</p>

若非真的冷得不行,谁又愿意大雪天跑来跑去,冒着冻死的风险在这乞讨?</p>

人群中的细作觉得有些不妙,这好端端的怎么还开始煽情了?</p>

他强行喊话打断吟唱道:“别说这么多有的没的,我们就想知道给不给炭?不给你们就是骗子!宋宽也是骗子!”</p>

“给!”</p>

张小五斩钉截铁地答了一句,又对着府中虚拱道:“宋宽殿下和我家主人早有言在先,便是散尽家财,也要救下永宁城的百姓。”</p>

“只不过现下明圣冰合,大雪封城,永宁城出入不能,什么都是紧巴巴的,我家主人准备的石炭也不富裕,所以,我家主人冒昧,提出了一个要求。”</p>

“你们若是能答应,炭火、米粮,只要我们杨家有一口吃的,就短缺不了各位。若是不能答应,想不劳而获的,恕我家主人也无能为力。”</p>

“那便是以工代赈!”</p>

以工代赈就是“以务工代替赈济”,简单来说,就是给东西,但是不白给。</p>

他们要帮杨明做事,才能领到石炭和米粮。</p>

百姓们面面相觑,有些纳闷。</p>

以工代赈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么冷的天,他们有什么可以做的?</p>

细作当即便问道:“这鬼天气,你们想让我们去作甚?”</p>

“铲雪、补路、修房子,哪有需要,我们就去</p>

哪儿。”</p>

张小五说罢,让下人把早就准备好的大字报贴出来道:“从今日起算,一日记十个工时,每十个工时可以换一斤炭或是一升米,每一百个工时可以换一件被褥。”</p>

大字报上,清晰地记着一些常用物品的兑换工时。</p>

细作有点蒙了。</p>

这特么又是闹得哪一出?</p>

这和他想象中的以工代赈不一样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