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2)

大清相国 王跃文 4593 字 7天前

陈廷敬出门那日,李老太爷跟大桂、田妈送到门外,只不见月媛。田妈说月媛知道怕羞了,早早儿躲起来了。月媛真的是躲在房里不敢出来,可她听得大门吱地关上了,胸口却跳得更厉害,眼泪儿竟流了出来。小姑娘说不清这泪从何来,也不知道自己原来是舍不得陈廷敬回老家去。

陈廷敬去会馆接了张汧,两人结伴回家去。正是春好时日,沿路芳芬,软风拂面,蝶飞蜂舞。人生得意,两人一路称兄道弟,纵酒放歌,酬诗属对,车马走得飞快。一日,张汧见车外风光绝胜,便道:“廷敬兄,此处山高林茂,风景如画,下车走几步吧。”

两人就下了车步行,大顺赶车慢慢随在后头。张汧又道:“廷敬兄,后人有喜欢写戏的,把我们进京赶考的故事写成戏文,肯定叫座。”

张汧像是说着玩的,心里却甚是得意。陈廷敬却叹了起来,道:“人生毕竟不如戏啊是戏倒还轻松些。上妆是帝王将相,卸妆是草头百姓。戏外不想戏里事,千古悲欢由他去。可我们毕竟是有血有肉的男子汉,又读了几句圣贤书,就满脑子家国天下。”

陈廷敬这么一说,张汧也略感沉重,道:“我们十年寒窗,就是冲着报效家国天下来的。可这中间又有太多的黑暗和不公。就说您点状元的事,都说皇上原是要点您的,硬是让咱们老乡卫大人给搅了”

陈廷敬忙说:“张汧兄,此话不可再提。哪怕当真,也是机要密勿,传来传去要出事的呀”

张汧却道:“可满天下都在传,说不定这话早传到山西老家了”

陈廷敬仍是说:“别人说是别人的事。从去年太原秋闱开始,我就官司不断,总在刀口上打滚。唉,我真有些怕了”

张汧道:“廷敬兄,咱们可是刚踏上仕途门槛,您怎么就畏手畏脚了”

陈廷敬道:“我不是畏手畏脚。君子有大畏呀成大事者,必须有所敬畏。所谓大无畏者流,其实不过莽夫耳”

张汧听了陈廷敬这番话,甚有道理,拱手道:“廷敬高见。我觉着经历了这回会试,您像变了个人。”

陈廷敬笑道:“张汧兄过誉了。不过这些日子,我躲在月媛家里,我这位岳父大人成日同我说古道今,真的让我颇受教益。老先生身藏巷陌,却是通晓天下大事哪”张汧只道李老伯真是个一流的人物,只可惜把功名利禄看得太淡了。

有段心事,张汧放在心里不说出来,硬是闷得慌,便道:“廷敬兄,有件事情,我不明说,您也许早知道了。大比之前,高士奇找上门来,说他可以在李振邺那里替我说说话。我是鬼迷心窍,偏偏就听信了他。后来李振邺案发,送礼的举人都被抓了起来。我惶惶不可终日呀唉,这些话说出来我心里就轻松了,不然见了您心里老不是滋味”

陈廷敬却是装糊涂,道:“我真不知道这事,只是担心您那个砚台出事。”

张汧红了脸,却又道:“廷敬兄,您说奇不奇砚台真是让吴云鹏发觉了,可他打开一看,里头装着的经艺五美却不见了。我吓得快昏死过去,却是虚惊一场。那里头原是装了东西的,莫不是祖宗显灵了”

陈廷敬道:“是吗真是奇了。幸亏没有出事。张汧兄,我原是劝你不用动歪脑子的,你凭自己本事去考就能中式。我说呀,你要是没带那个砚台,心里干干净净的,保管还考得好些”

陈廷敬故意这么说,就是要让张汧心里不再歉疚。张汧想想自己到底还是没有作弊,心里果然就放松了。陈廷敬嘴里瞒得天紧,那砚台里的经艺五美原是他后来又去拿掉了。他不想叫张汧心里尴尬,就装什么事都不知道。

张汧却还在想那送银子的事,道:“我就纳闷,莫不是李振邺瞒了些话没吐出来要么就是高士奇昧了我的银子”

陈廷敬猜着肯定是高士奇吃了银子,却没有说出来,只是劝道:“张汧兄,本是临头大祸,躲过就是万幸,您就不必胡乱猜疑了。”

张汧却道:“我改日要找高士奇问个明白”

陈廷敬忙说:“万万不可”

张汧硬是心痛那银子,道:“真是他昧了我的银子,我咽不下这口气”

陈廷敬说:“张汧兄,果真如此,这口气您也得咽下”

张汧却说:“廷敬,您也是有血性的人,在太原可是闹过府学的啊”

陈廷敬长叹道:“我要不是经历了这些事,说不定还会陪着您去找高士奇。现在我就得劝您,此事就当没有过。”

张汧望着陈廷敬,不解地摇头。陈廷敬却是神秘地笑笑,道:“您只记住,士奇兄是帮过您的。”

张汧听着却有些火了,道:“那我还得谢他不成”

陈廷敬还是笑笑,道:“您是得谢他,无论如何,您得谢他。”

张汧问:“您好像话中有话”

陈廷敬答道:“正是高士奇的贪,反而救了您的命张汧兄,过去的事情,一概不要再提了你只相信,这回中式,是您自己考出来的,既没有送人银子,也没有作弊。”

张汧这才摇头长叹:“廷敬兄,我是痴长十来岁啊想到自己做的这些事,我就羞愧难当。”

陈廷敬却想张汧原是三试不第,实在是考得有些胆虚了,再怕愧对高堂,因此才做出这些糊涂事来。

陈家老太爷早接到喜报了,家里张灯结彩,只等着陈廷敬回来。也早知道少爷如今已叫廷敬,只道皇上这个名字赐得真是好。算着陈廷敬到家的日子快了,便一日三遭地派人骑马到三十里以外探信。

这日家丁飞马回来报信,说少爷的骡车离家只有十里地了。老太爷欢喜不尽,陈三金却慌慌张张跑进屋里回话:“老太爷,外头有个身穿红衣的道人,见着就像个要惹事的,说要求见大少爷。”

老太爷听着奇怪,问:“道人”

陈三金说:“这个道人傲岸无礼,我问了半日,他只说,你告诉他,我是傅山。”

老太爷大惊失色:“傅山这个道人廷敬见不得”

老夫人听着老太爷这么惊慌,早急了,问:“他爹,傅山是谁”

老太爷低着嗓子说道:“他是反清复明的义士朝廷要是知道廷敬同他往来,可不是好玩的呀快快,廷敬就要回来了,马上把这个人打发走”

陈三金面有难色,说:“老太爷,这个人只怕不好打发。”

老太爷万般无奈,只好说:“我去见见他”

傅山五十岁上下,身着红色道衣,飘逸若仙,正在陈家。老太爷见了,略作迟疑,上前答话:“敢问这位可是傅青主傅山先生在下陈昌期。”

傅山回过头来,笑道:“原来是鱼山先生。傅山冒昧打扰。”

老太爷脸上笑着,语气却不冷不热:“不知傅先生有何见教”

傅山朗声而笑,说:“令公子中了进士,在下特来道贺。”

老太爷生怕儿子马上就到了,只想快些打发傅山走人,便说:“陈某谢过了。只是陈家同傅先生素无往来,在下不知您见我家廷敬何事”

傅山又是哈哈大笑道:“我知道,鱼山先生是怕我给令公子带来麻烦。”

老太爷委婉地说:“傅山先生义薄云天,书画、诗文、医德医术声闻海内,想必不是个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傅山听出老太爷的意思,便说:“贫道看得出,鱼山先生不想让我进门。”

话既然挑明了,老太爷不再绕弯子,道:“陈某不敢相欺,只好实言相告。我家廷敬已是朝廷的人,同傅山先生走的不是一条道。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

傅山正色说道:“好,鱼山先生是个痛快人。您说到道,我且来说说清廷的道。满人偷天换日,毁我社稷,这是哪里的道跑马圈地,强占民田,这是哪里的道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是哪里的道强民为奴,欺人妻女,杀伐无忌,这又是哪里的道”

这时,远远地已看见陈廷敬的骡车,老太爷着急了:“傅山先生,我没工夫同您论什么道了。反正一句话,您不能见我家廷敬。三金傅山先生是声闻天下的节义名士,你们对他可要客客气气”

陈三金明白了老太爷的意思,立即高声招呼,飞快就跑来十几个家丁,站成人墙围住傅山,把他逼在了墙角。陈家老小出来了几十号人,站在中道庄口。早有家人过来拿行李。原来陈廷敬把张汧也请了回来,想留他在家住几日再回高平去。陈廷敬先跪拜了爹娘,再起身介绍了张汧。一家老小彼此见了,欢天喜地。

这时,人墙里有人放声大笑,高声吟道:“一灯续日月,不寐照烦恼。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

老太爷心里直敲鼓,生怕张汧知道傅山在此。张汧却早已听清了有人在吟傅山的诗,这诗在士林中流传多年,颇有名气。日月为明,所谓一灯续日月,暗里说的就是要光复大明江山。张汧知道这话是说不得的,只当没有听见。

老太爷心里害怕,只道:“来了个疯子,不要管他。”

陈廷敬虽不知道那边到底来的什么人,却想这中间肯定蹊跷,便只作糊涂道:“张汧兄,我们进去吧。”

却又听傅山又在人墙里喊道:“忘了祖宗,认贼作父,可比那疯子更可悲陈公子去年秋闱在太原闹府学,尚有男儿气。结果被狗皇帝在名字前面加了个廷字,就感激涕零,誓死效忠了。可悲可叹呀”

张汧仍是装聋作哑,陈廷敬倒是尴尬起来,笑道:“张汧兄,您头回上我家,就碰上如此败兴的事,实在对不住。”回头又对他爹说,“爹,把这个人好好安顿下来,我待会儿见见他,看是哪方神仙”

老太爷生气道:“告诉你了,一个疯子。三金,把他打出去”

陈廷敬忙说:“爹,千万动不得粗三金,对这个人要以礼相待”

陈廷敬请张汧进了客堂,家人上了茶来。叙话半日,陈廷敬道:“张汧兄,您去洗漱休息,我过会儿陪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