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刘秀令强华,宣布图谶于天下,诸儒群臣咸呼圣德
然而已经重新担任九卿中“太常”的邓禹,事后却忧心忡忡地拜谒皇帝,想把自己在青龙殿上不便直说的话告诉他。
然而才到殿堂外,就听到里面传出一阵呵斥之声。
“九江太守非圣无法,念汝初犯,暂不处置,且回去多读读谶纬,再来见朕”
旋即就有卫士将一位大臣拽了出来,他狼狈得冠带都歪了,邓禹一看,却是九江太守桓荣桓谭的族侄。
原来,这桓荣虽与桓谭各为其主,忠于大汉,但学术思想上,却受桓谭影响很深,他听说刘秀在都城大搞谶纬,心里一急,便赶来劝阻,刘秀正欲让强华以谶纬来决定观星的“灵台”位置,桓荣却直言:“谶纬非经,多荒诞之事,绝非正道,王莽因此而亡,还望陛下勿信”
这却是在打青龙殿决议的脸了,遂被刘秀轰了出来。
桓荣见到邓禹后,又唏嘘感慨了一番:“王莽因信谶而亡,前车之覆,陛下岂能再犯呢邓公还是再劝劝天子罢”
邓禹应诺,但等他进了殿堂后,刘秀却已知其来此的目的,只对邓禹说道:“仲华都听到了”
不等邓禹说话,刘秀就指着桓荣远去的方向道:“这是忠臣啊,朕要私底下给他升爵加封。”
原来刘秀什么都明白那这几日,又为何要摆出对谶纬笃信不疑的姿态,任由强华等人胡闹
“因为此事对朕有利,对大汉社稷有益。”
经过刘玄等“前任”们的折腾,刘秀无奈地发现,单纯的“复兴大汉”已经难以汇集人心了,看看彭城一役就知道了,虽然有刘植这等宗室中的好男儿英勇殉汉,但也发生了大批刘姓争先恐后投降第五伦的可耻行径。
刘家人都如此,更勿论旁人,淮南、江东的士人们,眼看刘秀两败两场,恐怕已开始生出别样的心思,对“汉旗还能打多久”产生了疑问。
所以,刘秀必须速速给出一个答案,既然在现实中受限于实力不足,难以反攻,那就只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
搞谶纬就是个没办法的办法,虽然“拥刘复汉”的口号不响亮了,但亏得儒生们百年宣扬,孔子全知全能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试想,连圣人都为“赤汉”制法,还有谁敢怀疑刘氏统治天下的合法性和必然性呢
而孔子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为刘秀的“天命之子”身份背书,他必定能战胜第五伦,再不济,汉亦有两百载之寿,不至于速亡。这边有了圣人光环加持,反观北方的第五伦,却是个僭称五德,不顾儒统,离经叛道的家伙,士人豪强们,大不必现在就跳船跑路
听了皇帝的肺腑之言,邓禹这才恍然大悟,心中颇为欣慰,刘秀确实迷信谶纬,但他笃信的,只是对自己有利的那些
“朕当然知道,此事骗不了旁人。”
刘秀很清楚,强华的“孔子为汉制法”理论看似缜密,但若是桓谭等博学之人来此,一一推理反驳,就很可能土崩瓦解,只能骗骗愚夫愚妇,或者那些愿意相信的人罢了。
之所以在青龙殿上无人反对,是因为刘秀让强华仔细甄别,选了些“听话”的儒士来。
“但哪怕是一杯毒酒,朕也得喝下去”
刘秀拳头砸在案几上,道出了他的无奈,任何能帮助他对抗第五伦的东西,天书也好,谣言也罢,刘秀都得利用上,谁让他是劣势一方呢
他让邓禹放心,自己还未糊涂:“这谶纬预言等,只能让大汉人心稍稍安定,真正能挽狂澜于既倒者,还是得靠仲华及文武群臣,得靠下一场胜仗”
刘秀的想法倒是不错,但任何事都有两面,青龙殿会议后没几天,他发行图谶于天下的反噬,很快就来了
原来,此事传至江东,会稽吴县的顾、陆、朱、严四大家族,就联名给刘秀上了一道奏疏,先是大赞孔子为汉制法乃真理,刘秀必将复兴大汉,旋即却矛头一转
“图谶言,大汉复兴于东南,然广陵江都乃洼地,荆王、吴王刘濞、江都王、广陵王等,皆不得善终,非良都之选。”
“反观江东,石头山虎踞龙盘,山川形胜,楚威王灭越,听人言此地有王气,乃埋金以镇之,故名金陵。”
“秦始皇时,听闻东南有天子气,乃巡游压之,时人以为,此乃丰沛高帝也,然秦始皇越江至于会稽,可知天子气实在江东,正是金陵”
“臣等唯望陛下,早日迁都金陵,以图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