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魏军想反败为胜,几乎是没有可能了。
但是,汉军也拖不起,更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全歼司马懿。
双方将士的战力战心包括体力都已经到了极限,谁也不敢先退一步。
先退一步,这极有可能导致全军溃散。
然而,这样拖下去,对于汉军是绝对不利的。
因为这是在魏国的主场,久拖不决对于汉军,一旦魏军各地的驻军围上来,那也足以让刘循吃不消。
刘循决定,他和马超率领大汉铁骑为全军断后,太学学子先撤只这一仗,损失了一百多名学子,这让刘循觉得被人在心头肉上割了一刀,所以太学学子先退,这是绝对不能打折扣的圣旨;然后是重装步兵;再然后是轻装步兵和仅存不多的轻骑兵。
轻装步兵和轻骑兵后撤八十里布下军阵,准备接应后撤的大汉铁骑。
重装步兵后撤一百里也布下军阵,准备接应后撤的轻步兵和轻骑兵。
轻骑兵是由庞德率领撤退,赵云留下协助他刘循和马超为全军垫后。
赵云接到这个将令,大喜过望。
这在赵云看来是大汉对他的信任和肯定。
司马懿一看汉军有撤退的迹象,立刻擂动战鼓。
刘循知道汉军不能拖,司马懿也知道汉军拖不起。
越是在你拖不起的时候,司马懿越是要拖。
他先用战鼓声来试探汉军。
如果汉军出现混乱,他就立刻下令全军出击。
汉军没有混乱。
只是为全军断后的大汉铁骑的战马打了几个鼻喷而已。
可以说是岿然不动。
当然,司马懿也不会因为汉军没有混乱,他就不出击了。
打还是要打的,他在等。
他在等着汉军殿后的人马开始撤退时他就将自己的所有人马,一把梭哈。
他相信麾下人马的战力能够一口将汉军殿后全部吃掉。
就算有刘循亲自垫后,为殿后人马鼓舞士气,他也可以做到。
或许还能一举捕获刘循这个“元凶巨恶”
果然,刘循在程郁的保护下刚刚转身,司马懿就下令全军准备出击。
马超和赵云商议定了。
刘循后撤之后,马超率领三千主力先走,赵云领着五百骑做最后的断后。
为什么这样
为什么不是在骑兵指挥上稍逊于马超的赵云先撤,而让马超做最后的断后
因为刘循和马超、赵云都料定了,只要他们后撤,司马懿就会出动全军追杀出来。
这个时候,马超就会率领主力骑兵,乘着司马懿全军还没有展开的时候,利用夜色的掩护,迂回到司马懿全军的侧翼,突然发起进攻。
战场之上,往往就是在乘着敌人兵力没有完全展开的时候发起进攻是最占便宜的。
司马懿是老狐狸,他当然明白这个用兵原则。所以,他一开始只派除了三千骑兵,由徐晃率领,对赵云发起试探性的进攻。
赵云一看魏军冲了出来,急忙率领全军后撤。
如果徐晃追得紧,赵云就会突然停下,然后以弓箭射击徐晃所部。
徐晃退却,赵云毫不犹豫的再次率领全军迅速后撤。
马超就在赵云的侧前方守着,并且保持十多里的路程。
因为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虽然马超看不见赵云所部的人马,但是可以看见赵云五百骑兵中一百多骑打着的火把。
只要这些火把全部熄灭,这就是进攻的信号,马超就会率领全军对魏军发起突袭。
而且是选择火把最密集,最凌乱的地方发起突袭。
汉军没有火把,那所有的火把自然就是魏军的。
这套战术是马超提出来的。
是当年马超在凉州和羌人作战时常用的一种战术。
这是狼群之间相互兼并时的一种技巧。
一只孤狼将诱饵在地上脱出血痕,散发出血腥味,引诱弱小狼群来捕猎。
当弱小狼群进入了攻击距离之后,庞大狼群一拥而上,围而撕咬,一股消灭。
现在赵云就是拖着诱饵的那只孤狼。
司马懿再是狡猾谨慎,他绝对不可能想象出他没有见到过的骑兵战术。
果不其然,徐晃出击之后,自认为咬住了后撤的汉军尾巴。
随后,魏军以五千人为一队,鱼贯追了上来。
突然,徐晃率领骑兵猛然加速,但是他并不是直冲赵云而去。
久经沙场的赵云一眼就看出,徐晃的目的是要切断自己的退路
这一幕,马超通过火把的移动,也已经有所察觉,他下令所有的骑兵立定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