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去天五尺(1 / 2)

“二郎,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新调来神机营的长史韦三郎。”胖子武君雅满脸红光。

入仕十年也仍仅是从八品下的右卫铠曹参军,如今沾怀玉的光,倒是连升三级。

“京兆韦曲韦思仁,拜见上官!”

这韦长史身着深绿圆领袍衫,腰间却佩着一条不是六七品官能带的金銙蹀躞带,人很年轻,估计也就二十左右,气宇轩昂,挺有股儒雅气质。

怀玉如今跟那些勋贵外戚们相处不少,一眼能感觉出这人有股子豪门的特有气质,而且必定是那种老牌豪门,如程处默这样的新贵不算。

“韦长史好,”怀玉笑着点头。

胖子在旁边则继续介绍这位韦长史,“韦长史京兆韦氏子,姐姐如今在东宫,他先前是殿内省尚衣局的七品直长,这次是太子钦点来神机营。”

短短一句话透露出的信息够多了。

京兆韦氏,北朝以来关中最有名的门阀家族了。

据说,韦氏本黄帝后裔,彭祖的子孙,曾帮夏朝少康复国,因此被分封建立了豕韦国彭朝,以养猪闻名。后来夏王把豕韦国改封给养龙有功的豢龙氏刘累,再后来刘累养龙失败逃跑,彭朝复辟,之后刘氏又助武丁灭豕韦彭朝,再复刘朝。

彭刘两族相攻相杀,彭朝子孙后来逃到丰水一带,以韦为氏,建立韦伯国。而刘朝子民逃到山西,建立唐国。等到周成王时,把山西唐国刘氏君民迁到丰镐附近的杜曲,建立杜国。

此后两族争斗千年不休,直到进入隋唐,韦杜两族开始联姻携手、休戚与共,成为了关中关系最好的顶级门阀。

有句话说的好,城南韦杜,却天五尺。

这位韦长史对武怀玉表面很客气,可那客气里又明显保持着距离甚至带着虚伪,武怀玉能清楚的感受到,对方瞧不起他。

找了个空当,怀玉问胖子,“阿兄,这韦思仁到底什么来头?”

“他姐姐曾做过太子妃。”

怀玉一听,瞪大眼睛,“太子妃不是姓郑吗?”

“不是建成的太子妃,是洛阳王世充的太子妃。”

韦思仁姐姐叫韦尼子,隋末王世充占据洛阳,为拉拢韦氏,为自己的太子王玄应迎娶了韦孝宽的曾孙女韦尼子。

李世民后来破洛阳灭王世充,韦尼子这郑国太子妃也成了俘虏,跟前隋的那些公主宗室们一样,李家对郑国后宫里的这些来自名门豪族的嫔妃等也瓜分了。

韦尼子和她的堂姐韦珪,两个年轻的小寡妇,都进了李世民秦王府。

韦尼子姐妹还很得李世民的宠爱,韦珪在宫里排位仅在长孙太子妃之下,韦尼子也排第七。

韦氏姐妹两寡妇能在宫里有这地位,最主要还是她们家族是京兆韦氏,她们曾祖韦孝宽,那是北朝名将,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鼎鼎有名的战神。

杨坚甚至都是得到韦氏支持,才能代周立隋。有隋一朝,韦氏满门公卿,且与皇族深度联姻,男子尚公主、女子做皇妃、王妃的无数。

韦氏九房,遍布朝野。

仅其中郧公房,韦孝宽六子,就有两国公两县公两县伯,连女儿都封郡公主。

韦尼子的祖父韦总,二十九岁战死,留下三子六女,两個儿子一封郧国公一封舒国公,一个娶隋丰宁公主当驸马,六个女儿也全都是联姻门阀。

其父韦匡伯在大业十三年死于江都,留下三子二女。

三个儿子思言思齐思仁,都很年轻,但凭着阀阅都封公侯,老大思言舒国公,老二思齐河南郡公,老三思仁黄瓜县侯。

“所以咱们这位韦长史,爵位是黄瓜侯?他们家这前朝的爵位,本朝也能继承?”怀玉问。

“嗯,咱大唐天子受禅于隋,当初前朝勋贵只要拥立本朝,陛下都是保留他们官爵,甚至加官晋爵的,这位黄瓜县侯,不带开国两字,他这爵位不是继承的,而是前年才封的,黄瓜侯是他父亲早年的爵位,后来进封河南郡公、舒国公。”

看来韦家是真的很牛,要不然不会武德七年了,还给早就去世的韦匡伯的三个儿子都封爵。

伏羌县以前就叫黄瓜县。

不过黄瓜县侯,听起来还是有些怪怪的,跟那位极有气质的公子哥不太相符啊。

“你可别小看韦氏,千万不能得罪,关中士族,以六大姓为首,韦裴柳薛杨杜,其中韦氏更居首位。

韦氏九房,仅隋朝这几十年间,就出了好几个国公,其它郡公县公县伯县伯等没十也二三十,刺史都出了十六个。除了九大房,还有五小房,也都是比很多豪门都强。

在北周隋朝强盛的那些年,韦裴柳薛并称关陇四姓,气势上还能压关东五姓一头。”

怀玉呵呵一笑。

他当然清楚关东五姓、关中六姓的强悍,人家几百年上千年的积累,岂是普通人能比的?

就好比关东五姓最强的地方不是在朝堂上,而是他们一直以来掌握着学术话语权,人家一边做官,一边经学家传,其次就是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甚至师友关系,让他们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也让他们能够在土地、经济中掌握着极大的资源。